当前位置: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0:35:58
为防止有的机关大楼借节能升级之名进行扩张和豪装,该条例草案还特别规定了一条: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,以节能改造的名义对既有公共机构的办公建筑进行扩建、改建。
这套生产线由我们自主研发并实现产业化,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常见的晶硅电池不同,有低成本、低污染的特点,尤其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与建筑外墙结合,眼下正成为国内太阳能产业的投资新热点。京仪集团总经理史红民告诉记者,2000年开始,新能源产业被列入京仪发展规划,一系列战略转型拉开帷幕:探索光伏系统核心设备——逆变器的研发。
整合23家高新技术企业、4大研究院所、7家市级技术中心、2家国家级检测机构等形成合力的高端研发,让京仪集团不断追踪光伏领域的最新技术并推进产业化实施——全球薄膜电池每年对透明导电玻璃的需求高达4000万平方米,而主要供应商只有少数几家。在河北涿鹿基地,京仪集团正在试验全新的多晶硅提纯生产线,将采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氢锌还原法,从普通晶硅提纯工艺产生的排放物中还原提炼出高纯度硅,预计该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生产300吨高纯度硅。而京仪集团布局新能源,却始于10多年前。预计未来三年,本市太阳能产值将超过200亿元,主要产业聚集基地初具规模。为打破垄断,京仪集团已研发出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透明导电玻璃生产线,并与高校院所合作继续加强产业化研发。
2003年,京仪在鼓楼西大街41号院的光伏并网电站运行,成为国内第一个光伏屋顶并网项目,整体系统至今全自动、无故障地安全运行。但硅材料提纯过程本身耗能较高,并产生污染物排放。然而,世界第一的产能,并不意味着掌握了国际话语权。
2009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售价约为1.55美元至1.7美元/Wp(Wp:太阳能电池峰值输出功率单位)之间,第四季度的售价平均只有1.45美元/Wp。马丁·格林,全球光伏界最知名的专家之一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他就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非常关注。目前国内已有300多家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,封装产能过剩,同时也导致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产品附加值低。但截至2009年底,我国已建光伏发电工程却仅为300兆瓦,全国超过90%的光伏组件出口到国外。
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,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、建设周期短、技术和资金门槛低、最接近市场等特点,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,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。在谈及中国光伏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,马丁·格林连说了几个Quality(质量)。
目前我省已建光伏发电工程4.93兆瓦,在建工程35.44兆瓦,2009年新建工程4.75兆瓦。影响产品国际销售价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,一是我国产量虽居世界第一,但依然是太阳能应用小国和改良西门子法相比,新硅烷法最大的特点是低能耗、绿色环保。中国有很多投机分子涉足多晶硅,但多晶硅不可能永远暴利。
苗连生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在低利润时代,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。目前,中国几家多晶硅大厂的生产成本普遍在35美元/公斤左右,多数规模小的企业生产成本更是达到了每公斤50-70美元/公斤。多晶硅是目前最主要的光伏材料,在太阳能利用上发挥重要作用。苗连生透露,目前生产多晶硅主要有两条工艺路线:改良西门子法和新硅烷法。
这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竞争力相比国际巨头差距明显。在新能源的诱惑下,多晶硅最疯狂时达到500美元/公斤,目前已跌至50美元/公斤。
事实上,多晶硅高昂的生产成本已经迫使一些多晶硅在建项目进展缓慢,甚至一些多晶硅生产线在投产后即陷入休产状态。50美元/公斤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,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多晶硅都将维持在这样一个价格。
这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。尤其是,当市场价格降至50美元/公斤时,国内一些多晶硅企业只能面临亏损的现实。苗连生表示,英利集团旗下的六九硅业一期3000吨多晶硅项目将于8月份投产,预计成本将在28美元/公斤左右。大多数国内企业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,而六九硅业是国内首家采用新硅烷法生产多晶硅的企业。新硅烷法技术在进一步成熟后,我们会考虑将这种新技术转让给其他同行。苗连生告诉《财经》记者。
而日本德山(Tokuyama)这类国际大厂的成本只有20美元/公斤左右。5月5日,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在接受《财经》记者专访时表示,多晶硅已进入低利润时代,且暴利不可能再现,多晶硅进入优胜劣汰阶段
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协鑫硅材料是保利协鑫集团的多晶硅生产企业,多晶硅年产能达1.8万吨。协鑫硅材料副总经理吕锦标介绍,随着企业在四氯化硅闭环生产技术上的突破,原本作为废气的四氯化硅得到了有效的利用,不仅提升了原料利用率,单位能耗也大幅下降。
2010年3月,公司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约每公斤34美元的水平。今年一季度,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约每公斤34美元的水平,突破了我国多晶硅行业长期以来成本居高难下的困局。
吕锦标介绍,协鑫硅材料的技术改造正顺利推进,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每公斤30美元的国际先进水平。业内人士介绍,全球多晶硅行业一度被德国瓦克、美国Hemlock等海外巨头垄断。国内企业自2006年以来,虽逐步突破了千吨级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,但因技术掌握不全、生产线运营经验不足等因素,生产成本普遍维持在50美元以上的水平。2008年下半年,全球多晶硅出现供需失衡,价格一路跳水,高成本已成为国内多晶硅企业必须逾越的门坎。
同时,企业各条多晶硅生产线经过近两年的运营,达产率稳步提高。目前,海外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约为每公斤30美元,国内企业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打造全球竞争力。
2010年第一季度,协鑫硅材料累计生产多晶硅3100多吨,同比增长近185%。否则,价格战的主动权掌握在海外多晶硅生产巨头手中,国内企业面临着价格危局
2010年3月,公司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约每公斤34美元的水平。今年一季度,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约每公斤34美元的水平,突破了我国多晶硅行业长期以来成本居高难下的困局。
2010年第一季度,协鑫硅材料累计生产多晶硅3100多吨,同比增长近185%。目前,海外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约为每公斤30美元,国内企业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打造全球竞争力。协鑫硅材料副总经理吕锦标介绍,随着企业在四氯化硅闭环生产技术上的突破,原本作为废气的四氯化硅得到了有效的利用,不仅提升了原料利用率,单位能耗也大幅下降。同时,企业各条多晶硅生产线经过近两年的运营,达产率稳步提高。
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协鑫硅材料是保利协鑫集团的多晶硅生产企业,多晶硅年产能达1.8万吨。业内人士介绍,全球多晶硅行业一度被德国瓦克、美国Hemlock等海外巨头垄断。
否则,价格战的主动权掌握在海外多晶硅生产巨头手中,国内企业面临着价格危局。2008年下半年,全球多晶硅出现供需失衡,价格一路跳水,高成本已成为国内多晶硅企业必须逾越的门坎。
国内企业自2006年以来,虽逐步突破了千吨级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,但因技术掌握不全、生产线运营经验不足等因素,生产成本普遍维持在50美元以上的水平。吕锦标介绍,协鑫硅材料的技术改造正顺利推进,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每公斤30美元的国际先进水平
发表评论
留言: